窮人也能養出好孩子─讚美與陪伴




孩子需要陪伴和讚美
2010年11月18日蘋果日報

本周六是世界兒童人權日,家扶基金會對大台北五所國小、國中和高中學生進行「優質陪伴」問卷調查,發現97%的孩子期待父母陪伴,其中35%認為父母不了解他們,特別以國中以上更明顯,顯示父母對孩子的關注程度隨著孩子成長而漸漸不足。

1成兒少從未被讚美

20%的兒少表示半個月內沒有受到父母的鼓勵讚美,甚至有10%表示從未得到過父母的讚美。許多學生表示只有課業表現好時,才得到讚美,顯示現代父母只重視孩子的課業成績。

這份問卷的結果很讓人憂心。在華人國家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隱藏型的,很多父親是以嚴厲的臉色要求子女的功課來表現愛,是儒家文化千年以上的傳統;不像西方的父母以陪伴孩子打球、說床邊故事、擁抱和把「愛你」掛在嘴邊,來與孩子相處。傳統的華人父親絕口不讚美孩子,怕寵壞孩子,尤其對兒子格外嚴厲,經常打罵,理由是「恨鐵不成鋼」、「棒下出孝子」。

可是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,孩子絕對需要鼓勵和陪伴,是培養安全感、自我意識和自信心的方式。一項研究顯示,孤兒院裡沒人抱的嬰兒會早夭;遭打罵長大的孩子自我評價很低、沒有信心,不講究尊嚴,也不會與人溝通交往;有些會走極端,傷己害人。

在歐美國家父母若打小孩,鄰居會當家暴報警。家暴的父母將遭起訴,孩子交給社工安置,直到法院認可後才能領回孩子。許多華人移民到美國還以台灣的打罵方式教育子女,就吃到這樣的官司。西方人認為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,是上帝的創造,只是託父母代為養育,因此無權毒打孩子。

成績不好也擁有自信

此外,從發展心理學的實證研究,也得出愛的教育對孩子最好。落實在生活中,就是每天都要擁抱孩子、講床邊故事、陪伴孩子遊戲、閱讀、時時讚美他們、時時說「我愛你」。即使孩子成績不好,或做什麼事失敗,都是以鼓勵讚美代替責罰。這是為什麼西方學生即使沒實力也充滿自信的原因。

貧窮的父母每天辛苦賺錢,但不缺抱抱孩子、親親孩子、說句「你好棒」、「爸爸媽媽愛你喔」的幾秒時間。這對父母不過是件小事,對孩子的成長卻是大事。


不是廣告:「現在放棄還太早,幸福只差這一步。」─:思想就是力量,你可以心想事成的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
1.本部落格不含"nofollow",多留言幫自己多加分喔!
2.沒有blogger帳號者選擇【名稱/網址】一樣可以留言^^y
3.匿名攻訐、不相干之廣告適用於無條件刪去法,望請海涵:)
4.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,如:粗體, 斜體, 描述文字
5.勿違反公序良俗XD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